慢道蜿蜒,绿树依依,登高远望,绚丽美景一览尽收……盛夏七月,与伊通河一街之隔的昔日净水厂迎来了化茧成蝶后的芳容初绽。经过重新设计与施工,一个集合水文化元素,让人们能更好地认识水、利用水、善待水、亲近水的纳凉胜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将在这里诞生。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入内部装修、装饰及园区绿化工作,预计10月1日开园。届时,长春主城区又新增一处绿地公园,市民可前来赏花游园,静享悠闲时光。
净水厂如何蝶变成水文化生态园
它是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一项重要内容
长春市净水厂建成于1932年,曾是长春供水文化的印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不断扩大,居民生活供水能力需求逐年增大,新的净水厂建成后,这里的价值也在变小,直到被废弃。
2016年,由长春市建委组织编制的《长春市净水厂原址文化生态园设计》编制完成,至此,沉寂近许久的长春市净水厂又走进人们的视野。2017年,它的改造作为了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这座净水厂也在市民的见证下,逐渐变身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水文化生态园有哪些惊艳之处 “水波楼”、观景台及景观式立体停车楼成“网红”
尽管水文化生态园还未正式开园迎客,但园区内的特色建筑——“水波楼”、观景台及景观式立体停车场却是迅速风靡网络,成为“网红”楼。
在位于亚泰大街的生态园入口,两座呈现出白色且现代感十足的建筑便是景观式立体停车场和似乎直入云霄的观景平台。据了解,景观式立体停车楼系长春市首个,其高26米,共设计10层,可以容纳76辆车存放,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已经进入内部装饰和设备安装阶段。
在景观式立体停车楼对面,一个方形的高楼也耸立起来,不仅外表呈现出科技感和现代感十足的韵味,在最顶层,还设计有一圈玻璃窗。这里便是景观平台。建成后,市民可在此登高瞭望,整个园区风景一览无余。
与观景平台高楼相邻的,是一处综合办公楼,外立面采用水波纹造型的白色铝展板装饰,从远处看,仿佛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的波纹。负责设计它的上海水石国际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黄建军称:“最初设计的理念是以水波纹的形态来展现水文化特色,没想到一下子成‘网红’了。”将来,这里还会有艺术家工作室、咖啡室、书吧等功能区,会给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态休闲场所。
置身园区有什么不同感受
茂密绿植俨然“天然空调”体感凉爽五六度
改造一定不失生态,是这里一直延续的改造基础。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30.2万平方米,园林景观面积就达到26.9万平方米。杨树、柳树、五角枫、白桦、黑松,还包括很多果树。走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生态园内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77%。同时,在施工中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绿化资源。
姿态各异的多种植物遮住了夏日的骄阳,清脆婉转的鸟儿鸣叫挡住了外部的噪声,游人置身其中会因为沁凉舒爽的环境而沉静下来。由于园区保持了原生态,走在林间,会立刻感受到不一样的清凉,体感温度至少比外面下降五六度。这一切优越的自然环境,无疑让园区成为主城区绝佳的纳凉胜地。
除了保护绿植,这里的很多小动物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设计施工方看到园内有很多松鼠、野兔、刺猬、喜鹊等。在改造时,对这些小动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此在生态园建成开放后,依旧可以看到这些原生态的小动物。
历史建筑修缮中如何实现重塑历史印记 最大限度地保留及回收旧红砖做外饰
从公园的入口进入,最先在左侧建筑群看到几栋红砖墙面的建筑。这里原来是第六净水车间、引松泵站等设施,是保留改造的建筑组团之一。园区总建筑面积4.6万平米,包含了36栋建筑。根据历史价值、结构功能情况、产权情况三个原则,确定改造建筑15栋、原拆原建建筑10栋、文保建筑修缮11栋。
“我们在修缮重塑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原有风貌,保留历史印记。”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的红砖都是原有建筑拆下来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还原老工业建筑风貌。不仅建筑组群有年代感,园区内的部分路面铺设的砖也是利用厂区内原有的旧边石,行走在上面,让人不禁有种触摸历史的感觉。
继续前行,就来到原来的第五净水车间、沉淀池的位置。考虑到这里原来建筑的结构状况良好,在施工设计时,仍以保持建筑原貌为主,只将被破坏的门窗重新更新,其余都保留原来的样子。
园区如何深化水文化主题
引入海绵城市新理念形成水循环系统
园区设计在保留历史印记的同时,不失现代化风格并兼顾了环保理念。
“场地高差较大,有利于重力流排水,对于海绵城市收获雨水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作人员介绍说,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率先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将水文化的主题以环保方式进行了深化和展示。
据介绍,园区周围的地形属于台地式,整体西高东低,高差约为28米,东西长850米,南北长606米。这样的高差对于雨水净化后回收利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雨水的再次回收利用,园区内的绿化用水也能得到最好的保障。在露天的沉淀池景观区可以看到,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景观是曾经沉淀池下的石柱,当施工人员将石柱周围的土层清除后,留下来的石柱就成了别具一格的雨水花园,配合渗透草坪等就能将雨水渗透至地下再被利用,并有一定储水功能。
是否收费,市民何时能入园游览
今年10月1日起免费对市民开放
为了让市民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园区还设计了空中栈道,其由地面逐渐升高,且有起伏地盘于树间,掠过水面,可以让市民游园时能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同时,为喜欢骑行的市民独辟了专属的自行车道,让人们在快与慢之间尽享绿色之美,目前大部分自行车道已经基本完成建设。
据施工单位介绍,目前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内的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和修缮工程已经完成,且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该园预计将在今年10月1日对市民免费开放。
/记者 刘佳雪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