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游戏狙击战”在不少家庭上演。父母责怪孩子沉迷网络、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对传统亲子关系产生影响,亲子间“数字代沟”的形成,呼唤家庭教育新方法和新理念。
“我曾经刻意推迟女儿的‘触网’时间,但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临了。”在日前于中国科技馆举行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上,一位家长说,“之所以对孩子接触互联网有恐惧感,是因为我们不是网络原住民,我们在成年之后才开始接触到这个新鲜事物。”
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都从小接触网络,于是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的孩子称为“数字原住民”。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分享的数据显示,平均有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6%。在10岁,已有30.8%的儿童会在网络上主动加网友、Q群或微信。到14岁,儿童在媒介使用各种行为的关键指标就已超越了他们的父母。
作为一名游戏制作人,李涛从小就带着儿子一起玩游戏,但他告诉记者,孩子并没有于沉迷游戏之中,“对他来说,游戏就是他的娱乐方式之一”。
李涛说,自己上学时一度因为爱玩游戏而和父亲闹僵。长大后,在对待孩子和游戏的关系时,李涛不愿重蹈自己小时候的覆辙。他告诉孩子,游戏是一种平常的娱乐行为,不要有罪恶感,也不要沉溺其中。他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并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玩的高质量游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