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神经外科的会议室内,一位中年男子在向大家介绍着他患帕金森病多年的感受,面露笑容的他侃侃而谈,看不出任何患病的症状。经他本人介绍,患病后一度被误诊为“骨质疏松”、“颈腰椎疼痛”等疾病,在2013年才被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确诊患上的是“帕金森病”,之后才获得正确的治疗和用药。此后的这些年间,原本爱好合唱、朗诵的他已经在帕金森病的重压下,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正常地生活,更不敢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严重的肢体震颤和行走困难曾令骄傲的他痛苦不堪,终日的抑郁也使得老张离梦想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都不怎么出门。在医生的建议下,2017年,老张在吉大三院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的治疗,自此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他不仅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园艺、烹饪更是一样不少,不仅自己重回了往日的活跃,把家人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据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常颖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残障,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现在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是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但是,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残,最后出现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并发症。常颖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出现手抖、身体僵直、走路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要警惕,应当及时就医。
常颖教授同时也指出,目前仍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缓解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据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是全省收治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医院,也是东三省率先开展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医院之一。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金男表示,“脑起搏器手术对帕金森病治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脑起搏器学名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已超过15万名患者受益于该疗法,这种技术在欧美各国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研究报告也证明其疗效显著,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目前,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已经超过20年,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公认,脑起搏器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在吉林省率先开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现已是当地收治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医院,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人的逐年增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由神经内科常颖教授、神经外科张金男教授团队共同领衔,联合康复科,正在共同打造帕金森病综合诊疗中心,致力于构建帕金森病治疗的“旗舰医院”。
据了解,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将为吉林地区的帕金森病患者和其他运动障碍患者举办疾病科普、关爱活动,现场将有权威专家为患者做免费诊疗、答疑解惑以及进行患者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活动时间为2018年7月21日9:30-11:30,活动地点在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宾馆2楼2018号会议室,活动咨询热线为15948770969、13043346123。
/记者 高羽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