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吉林大学在鼎新楼举行“理论思维讲习班”开班仪式。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讲习班导师孙正聿共同为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揭牌。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孙正聿说,培养青年一代学术领军人才对学校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意义重大,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将对他们不断取得新的显著的学术成果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一流大学的基础是一流学科,一流学科的标志是有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一流的研究纲领和研究课题、一流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而其中又以一流的领军人才为根本。
张希表示,“吉大讲习班”在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上沿袭不断,一脉相传。他回顾了唐敖庆先生等于1953年和1963年分别举办暑期“物质结构进修班”和著名的“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成为吉大教育教学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和经典佳话,以及自己1991年和1994年参加唐敖庆先生举办的“高分子标度理论讲习班”“分子光谱讲习班和高级研讨班”的经历。“唐先生曾讲道——有西藏大高原,才有喜马拉雅山;有喜马拉雅山,才有珠穆朗玛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我们老一辈科学工作者,要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做铺路石子,支持和培养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让他们奇峰突起。这应该是唐先生倡导各种研讨班或讲习班的目的,也是学校邀请孙正聿老师领衔本次‘理论思维讲习班’的初心和期望”,张希说。
孙正聿以《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为题目,从学者的学术人格、学者的学术生态、学者的学术使命、学者的理论思维四个方面为学员们上了讲习班第一课。行政学院马雪松教授说:“此次授课既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之旅,更是金针度人、启迪后学的学术盛宴,为我们青年学人指引了方向”。
据悉,首期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学员由来自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17名优秀青年学者组成,他们将在此后三个月的时间里,共同学习,相互借鉴,深入研讨,努力推促学校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形成学术共同体。
/曲家伟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