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晓’说新挑战‘远’见新未来大众置业第八届高峰论坛”在长春净月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吴晓波、马光远两位知名经济学家莅临盛会。
经济学家吴晓波
我们的“新基建”正在被全速重构
率先开启演讲的吴晓波首先举了个例子。“我昨天从杭州到长春,只需要扫一下吉祥码,很快吉林省卫生系统就立刻通过我的杭州绿码确认我是一个健康人,我得以顺利进入长春,自由行走。”
吴晓波说,今天有一个词,“新基建”,在疫情下,我们的新基建正在被全速重构。第一就是全国联网系统正在全速重构。在疫情前,长春和杭州两个城市的卫生系统里公民卫生系统是隔绝的,中国存在无数的信息孤岛,但是疫情迫使大家必须交换信息,打通系统。第二是“城市大脑”工程的建设,本次疫情必然推动全国“城市大脑”工程的建设。第三是云服务应用平台,经过疫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使用。第四被全速重构的是5G网络建设。第五是公共健康卫生系统。
“产业作为基础建设,也在被全速重构。”吴晓波再次举例:比如第六个,人工智能产业将走出寒冬。越来越多的云应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AI服务产生了,人工智能好像突然走出寒冬,找到了应用场景。第七个是“死而复生”的在线教育产业,疫情也激发了在线教育的复苏和一种新的可能性。第八个是营销模式全面迭代的消费品产业。既有的流通渠道瓦解,必须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吴晓波说,危机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发现我们的自身,让我们看到了危险,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前进,危机也让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他随后抛出现场企业家最关心的话题:在危机不断变化的当下,企业该怎么做?有没有企业做得好一点呢?
吴晓波道出几个启发:一是越猛烈的危机蕴含越大的机遇。中国电子商务的元年就是2013年,他认为2020年也是一个元年。是中国企业软件服务的元年,远程办公、在线学习会变成一种趋势。
第二个启发:每一次重大危机都有可能诱发技术革命、工具革命、产业升级。通过线上的模式获得了原来线下根本无法获得的用户。被动的变革会带来技术和工具的变革,最终会带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三个启发:危机是倒逼产业变革最现实的动力。危机逼我们走出舒适区,进行变革。如新东方教育,面对疫情,加强线上教育的转型。
第四个启发:危是大家的,机是自己的,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危机下,产业变革最关键的是让每一个企业重建和消费者的关系。
经济学家马光远
双循环大战略是主动战略不是被动战略
马光远认为,理解“双循环”,从战略新格局的层面而言,至少有八个基点:第一、“双循环”是主动战略不是被动战略,是中国解决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痛点。第二、“双循环”是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战略,至少管10年、20年。第三、“双循环”是开放战略非封闭战略,封闭不可能有任何循环。第四、“双循环”是全局战略。第五、“双循环”是改革战略不是倒退,包括创新、消费等问题,本质上都是改革和开放的问题。第六、“双循环”是积极主动去解决经济的难点问题。第七、“双循环”是推动全球化,中国是过去40年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下个周期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关键在于利用国际市场。第八、“双循环”是发展新格局不是新瓶装旧酒。
马光远为企业家指出“双循环”战略下,中国未来的财富有八大趋势:第一、财富大浪已经结束,未来的财富只能回到过去的浪中再去找细分的浪。第二、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房地产20年大周期的财富狂潮基本宣告终结,但房地产领域的财富机会仍然存在,存量地产衍生出的“房地产+”刚刚开始。第三、零售行业仍是未来中国出现富豪最多的领域,零售行业还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惊喜。第四、引领财富浪潮的是“吃喝玩乐”,而不是芯片这些高科技,高科技领域看起来高大上,但未必催生富豪。但酱油、油泼辣子、火锅底料这些很多人看不上的传统领域才是真正赚钱的领域。第五、婴儿潮虽然结束,但赚孩子的钱仍然很容易。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中国的家长仍然是从不吝啬的。第六、中国的保险行业仍然有很大的机会,保险逐渐会成为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七、医疗行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富矿,包括医疗器材,医药研发等领域。未来医疗行业将更多的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而不是治疗的概念。第八、不要忽视农业,中国未来的土地制度等的改革会提速,现代大农业的崛起是大趋势。/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佳雪实习生王政报道蒋盛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