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邰思聪)最近,一个“70后”爸爸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通过一边绘画一边讲解的方式科普古代建筑,让越来越多网友成为他的忠实粉丝。他叫杨大炜,一名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短视频科普创作者。
“宫殿大门上为什么放门钉?”“如何区分亭台楼阁轩榭斋?”……面对儿子的各种问题,身为视觉设计师的杨大炜拿起手中的毛笔画了起来,他一边还原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一边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建。起初,杨大炜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家给儿子分享古建知识。后来,杨大炜开设了抖音账号“杨爸图说”,将边画边讲的过程拍摄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到网络上,成为一名“网红老爸”,为互联网上的青少年打造出一部短视频版的古建筑“百科全书”。
在杨大炜最近的视频里,为了解释中国古建筑的奥妙,他用毛笔在纸上“盖起了”华表、牌坊、楼阁、城门、钟鼓楼。“古人用立柱来观察树的影子,就成为表木。表木插上木板,立路口、桥头、城门口成为标记,这就是华表。两个华表连起来就是一个牌坊。最简单的牌坊是两根立柱的连接,上面加上斗拱和小屋顶,就可以俗称牌楼。”这条129秒的视频,在抖音平台收获了36.8万点赞、8.7万条收藏,网友表示“由点及面,学习了”“这讲解太可了,化繁为简”。
杨大炜认为,这样的讲解方式“没有门槛,可以说没上小学的孩子都看得懂”。
在众多科普视频中,中国古建艺术这个领域相对小众、冷门。杨大炜觉得,配合边画边讲的形式,才能让原本偏门枯燥的古建内容,兼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相比亲子教学,要把这些专业知识消化解构,再准确无误地传达给青少年等人群,工作难度真的很大。”杨大炜说,每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小到作画姿势,大到提问角度,都充满了考验。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推陈出新,他最终摸索出一套推广古建视频的方法。
如今,杨大炜的短视频账号粉丝已有87万。跟随他的视频,粉丝们学到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合院式”房屋,中国佛塔的样式是怎么形成的,北海白塔有什么含义,江南园林的设计有多精妙……
更让杨大炜欣喜的是,他的短视频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粉丝会把观看他的视频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也有孩子边学习视频内容边做笔记;还有一些教师私信询问他,是否可以授权将视频作为课件播放。他想,在教学中引入短视频的表现形式,对青少年而言,更容易激发兴趣、开拓眼界。
“一些短视频博主很年轻,但是知识储备丰富,视野非常宽阔。”杨大炜坦言,他希望自己能和其他科普达人一样,通过短视频科普成为专业和大众中间的一根“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