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在长春寻一个地方,看看上个世纪中国制造工业的历史,那么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简称:一汽街区)绝对是一个好去处。它见证了中国汽车制造的荣光与骄傲,漫步其中,可以沉浸式感受到老辈“一汽人”的激情岁月,它也因此成为越来越受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枣红色楼房承载着老一汽人的奋斗岁月
一进入汽开区东风大街,两侧的一幢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枣红色楼房就映入眼帘,时间似乎定格在了上世纪,满满的穿越感。它们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镌刻了一代代汽车人的艰辛历程,对一汽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居所,更是曾经的奋斗岁月。
据记载,上世纪一汽生活区初步规划设计时,“大屋檐”建筑和“小屋檐”建筑近百栋,每幢建筑的单元门都有高高的门楼,“大屋檐”上的雕梁异常精美,其建筑格局为三个卧室,早期多为三家共住。“小屋檐”古朴乖巧,有两个卧室,早期多为两家共住。每套房都有独立的厨、卫、浴,房间内铺着厚重的木地板,三楼或四楼有一个小小的阳台。
“当时,这里就有煤气、暖气、冷热水,冬季24小时供暖。”居住在一汽老楼里的张凤亚老人回忆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都是长春市民非常羡慕的居住区。
“大小屋檐”建筑吸引无数游客打卡
“大小屋檐”的雕檐是中式传统建筑的风格。据一汽老工人回忆,这种风格还得益于建筑大师梁思成建筑主张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一汽陆续对生活区的“大屋檐”和“小屋檐”建筑进行了续建和改造工程。200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楼体粉刷、修缮,其中主要是对屋檐和外墙,粉刷后的楼体呈枣红色,不改传统风格,整体敦实、浑厚,斗拱飞檐、碧瓦红墙,崭新的风貌吸引了无数到长春的游客。2007年,部分“大屋檐”和“小屋檐”被列入长春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录。2015年,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公布,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入选。
除了“大屋檐”民居建筑,一汽老厂房同样也保留了年代记忆,漫步在昔日宽阔整洁的厂路间,斑驳的老厂房在两侧绵延,阳光从松柏的叶隙穿过,唤醒沉睡已久的记忆。高大的厂房,依然不失雄伟,古朴之间透着当年的建筑味道,厚重的红砖经过多次粉刷,色泽依旧鲜艳,林立的管道虽有些锈迹,仍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特征,这些保留岁月痕迹,见证中国汽车工业骄傲的建筑、街路和街区,吸引着无数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感受长春特有的工业历史魅力。
工业游的火热带动更多人追寻旧时光
“长春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当年我们老辈人最自豪的事就是看到解放卡车、红旗轿车一辆辆驶上街头!”来自白山的“60后”秦女士说,每年到长春游玩都会专程到一汽历史文化街区走走看看,仿佛时光一下回到了过去。
“80后”的小李是名婚纱摄影师,他的父母是一汽的老职工。作为在一汽家属楼长大的一代,他小时候常跟着母亲在厂区玩耍,机械的隆隆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他难忘的童年时光。正因为如此,他和很多老长春人一样,选择用照片记录下老厂的身影。从老建筑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火热的劳动氛围。
“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园林绿化、楼宇建筑完美融入周边景色……这条以工业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街区,‘诉说’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它的魅力一直在。”从事导游工作的王烊说,对城市来说,留住这些记忆不仅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她希望工业游的火热带动更多人来到长春看看。
记者手记:
工业游渐成旅游新宠
工业游是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提起旅游,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历史文化游和生态游,其实作为一座有良好工业基础的城市,长春有着丰富的工业游产品。
例如一汽、长拖等工业游项目,让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解放卡车、红旗轿车和拖拉机,这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对出于怀旧、好奇的成年人,或者是提倡研学游的青少年来说,都有很好的熏陶和教育意义。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旅游产品的拓展并与工业美学相叠加而衍生的旅游新概念和新形式,超越了传统旅游的界限,打破了“景点”“线路”的传统模式,正在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灵活的方式、更加多样的传播,吸引着人们打卡体验。采访中,遇到了不少专程到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打卡的外地游客,他们的热忱和痴迷,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工业旅游的巨大潜力。
相信,随着工业游产品的愈加丰富,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工业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更好地讲述长春乃至吉林省的工业文化故事。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