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农博园盛大启幕,会期10天。本届农博会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交流合作”为主题,以“宣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吉林省‘三农’发展成就,展示示范高新科技成果,引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合作交流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本次展会亮点纷呈,积极邀请全国20个省份和地区的客商代表参展参会,展示国内千余种精品农产品。吉林省内精品农产品展集中展示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等“吉字号”名优农产品,突出展现人参“一参一码”、功能性玉米开发、吉林大米分级分档以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此外,农博会还邀请全国头部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区域经销商和精深加工企业参展参会。
在长春农博会现场,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50家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企业共带来了400余款产品。控糖米、富硒米、弱碱米等功能型大米各具特色,玉米饼、玉米汁、鲜食玉米段等产品琳琅满目。馨香四溢的米饭、软糯甜香的玉米,让现场试吃的客商和市民赞不绝口。
在吉林大米核心展区,100款分级分类产品首次亮相。其中,臻品10款,精品40款,优品50款,最贵产品市场零售达到163元/斤。这些产品是按照“突出品质,层级分明”的原则,围绕品质、市场等指标在全省申报的761款产品中遴选出来的第一批吉林大米名录产品。分级产品全部授权使用“吉林大米身份证”,包含品牌标识、溯源标识和分级标识。通过扫描质量溯源码,能够查询产品分级信息、检测报告以及从种植、仓储、加工等全过程溯源情况,确保每一款产品如金品质。此次吉林大米分级分类,旨在坚持“小切口,大纵深”,聚焦消费市场,强化精准营销,加强品牌管理,加快带动形成“优精强”品牌族群和产品梯队,释放品牌溢价效应。
在鲜食玉米展区,真空锁鲜玉米逐渐成为企业主流产品。近年来,吉林省玉米种子繁育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选育的“绿育黄粘早1号”“绿糯619”“吉农糯111号”等品种,市场反响良好。为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2022年发布了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对“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进行了高标准规范,填补了国内系列标准的空白。尤其是真空包装玉米穗加工技术规范,明确提出鲜食玉米采收后要在12个小时内完成加工,同时经检测无金属、无异物、无漏胀袋后才能销售。这为吉林鲜食玉米产品品质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据了解,本届展会按照功能划分共设置产品展销、生产示范、科普研学、经贸交流、论坛会议等板块、39项展示与活动内容。
“产品展销”板块:室内展设置国内精品农业展、长春市品牌农业展、境内外名优农产品展、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食品加工机械及茶文化展;室外展设置智能农机装备展、农资展、精品畜牧展。
“生产示范”板块:设置休闲观光农业展、君子兰花卉展、菌菜产业展、蓝莓科技展。
“科普研学”板块:设置农耕民俗文化馆、渔业展馆、珍禽园、农业科普大集等内容,现场还将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及研学实践活动。
“经贸交流”板块:计划举办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暨“吉字号”农产品采购商对接活动、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推广活动、首届吉牛中国牛美食节、长春市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
“论坛会议”板块:计划举办2024长春绿色农业食品国际合作论坛、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论坛、生态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发展论坛等。
本届展会将延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模式,在现场展示活动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春农博会官网、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展示”“线上直播”等活动,力争打造“示范引领、智慧展览、经贸交流、文化惠民、观光休闲”的专业性农业展会和综合性服务平台。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