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一个人也要等的站”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观看和转发热潮,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央视客户端、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众多媒体平台纷纷转发,各媒体平台传播量、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呈指数级增长,吸睛圈粉火爆网络……
视频中,长白雪原上一列绿皮火车静静停靠,耐心等待背着孙子的老奶奶上车,这一温情瞬间,温暖了网友的心,也让地处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浑白铁路青沟子乘降所走进大众视野。
视频“爆火”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呢?据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客运段相关人员介绍,1975年1月开通运营的4245次慢火车,从通化始发,终点站是长白山。这趟绿皮火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趟列车停靠车站5个,乘降所8个,其中白山市境内一共8个站点。乘降所也就是临时停车点,不设站台停车1分钟。
青沟子乘降所位于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青沟子村,距离通化站129公里,距离白山市站69公里,仅办理旅客乘降业务,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化车务段管内11个乘降所之一。这些乘降所一般地处偏远山区,是偏远地区村民连接外界的关键节点,虽客流量很小,但对当地百姓来说意义重大,该段定期组织人员到乘降所所在村屯走访,了解村民的出行需求,并对乘降所安全标识、引导标识进行现场检查,全力保障各乘降所的有序运营。
“村里孩子们去城镇求学,村民们带着土特产进城售卖都得从这里上车,乘降所的日常维护容不得半点马虎。”负责青沟子乘降所维护的通化车务段松树镇站站长翟庆胜说道,“我们平时检修设备时,也会向路过的村民讲解安全常识,比如提醒老人别在站台边缘停留、孩子一定领在手里等。”考虑到偏远地区村民出行携带农产品不便,该段专门在通化、白山市、松江河等车站候车室设置了“便民置物区和候车专区”,方便村民放置售卖的土特产,避免货物挤压损坏。同时,针对村民对电商销售农产品的需求,通化车务段联合当地政府开展电商培训,利用车站的宣传栏和广播宣传电商知识,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
这趟绿皮列车途经的沿线山村,乘车的大多是一些小山村里的老年人,也有很多带着村里农特产品进城的村里人,列车长经常搀扶着这些乘客登上列车,帮忙买票、安检、找座位、拿行李“一条龙”,做好各项贴心服务,尤其是在乘降所,列车长每次都会下车照看上车的乘客,而这次“暖”到网友们“耐心”举动,只是他们工作中每天都会重复的“小事儿”。
暖心短视频在各大媒体转载刊发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火车停下等候背孙子的奶奶,这一幕尽显人性温暖。火车有既定时刻表,每分每秒都宝贵,却为了奶奶停留。奶奶背着孙子,满是焦急与期待,她或许要带着孙子去远方与家人团聚,或许要去看病。火车的等待,体现对乘客的尊重与关怀,让奶奶不用担忧错过行程,也让我们看到,在快节奏的时代,有无数温情在缓缓流淌,温暖人心。”“人心向善,这只有在中国呈现!”“人间温暖伴随着绿皮火车驶入了时光隧道”“铁路人寒冬温暖了乖车旅客!”“人民铁路为人民,好司机好列车员,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为有这样的铁路工作人员点赞”……
如果说高铁代表了中国速度,那么慢火车代表的就是中国温度。流动的中国,不仅有“快”的速度,也有“慢”的温度。“快”是效率,是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慢”是温度,是均衡发展的底线保障。
一个个流动的乡村集市、一座座穿山越岭的桥梁隧道、一处处扎根大山深处的乘降所,一列列奔驰在东北大地上的慢火车,嘹亮的汽笛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承载的不仅是村民的期望与收获,更是国铁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不变初心。
视频拍摄者郑女士:
“寒冬里拍到的一幕让我暖上心头”
视频拍摄者郑女士说,她就是一名白山市的市民,平时喜欢拍摄家乡的山水风光。事发当天是周六,她约朋友一起去泡温泉。由于时间还早,恰巧路边有开化的小河流淌,河边树木形成了雾凇景观,大家就下车拍摄取景。
“拍摄雾凇时,我听到远处有火车鸣笛声音,当时还想呢,哪有火车啊,这时看到一列绿皮火车从远处沿着山脊慢慢行驶,速度很慢很慢。”郑女士回忆说,当时就想,拍摄一下火车在山谷间飞驰的场景也不错,于是开车向前想找个好一些的角度。这时看见列车缓慢停了下来,透过镜头看到两名火车司机探头回望,一名列车员也下车了,穿得很少,却在寒风中站立,好像等候旅客。
“正好奇时,一名老人背着小孩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缓缓地走向列车。我当时心头一暖,看到列车员、司机都在等候老人,最后车上与车下的列车员携手接过孩子,搀扶老人上车。火车又徐徐开动,这一幕让人很感动。
“我拍摄后上传网上,本想展示一下家乡温情的画面,但没想到一下火爆全网,被很多人点赞。作为土生土长的白山人,我希望更多人通过视频,关注铁路、关注白山,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做客,赏美景、品美食,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拍摄更多家乡风景,分享给所有人。”
李季春 王志刚 张晓利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