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首页
第A06版:[法治/广告]

当“假离婚”变成“真分手”

为了买房,他们把婚姻当儿戏,将“离婚证”变成“购房通行证”,本以为是一场“完美”的政策规避,却不想假戏真做,最终对簿公堂……

小李与小张想要购买学区房,为了减少首付费用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商定“假离婚”,并对财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分割,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夫妻双方仍共同生活在一起。不料,二人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双方的误解愈发加深,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假离婚”变成了“真分手”。一起因“假离婚”而引发的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拉开序幕,经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法院调解,小李与小张签订调解协议,对部分财产进行重新分割。

何为“假离婚”?

“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但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做出解除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假离婚”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假离婚”在法律上并不存在这一概念,只要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经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在法律层面上即认定为离婚,可能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一是财产分割问题。一旦离婚,双方依据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对财产进行分割。若之后一方反悔,在不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下,财产分割协议通常难以变更。若“假离婚”后一方拒绝按约定复婚或重新分配财产,另一方权益可能受损。

二是抚养权问题。离婚时确定的子女抚养权归属,后续难以随意变更。若“假离婚”后情况变化,想重新争取抚养权,需满足法定变更条件并通过法定程序。

三是一方再婚风险。“假离婚”期间,从法律角度双方均恢复单身状态,任何一方都有再婚的权利。若一方在“假离婚”后与他人结婚,另一方将难以主张其行为违法。此外,“假离婚”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风险,如恶意逃避夫妻共同债务,骗取贷款、违反政策规定骗取特定权益或资质等,这些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提醒:对于婚姻关系,我国实行登记制度,一经登记即产生公示公信效力。婚姻绝非儿戏,选择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在法律上是没有真假离婚之分的,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一纸文书的背后附着的是人身、财产等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想通过“假离婚”来规避国家管控政策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存在若干法律风险。夫妻之间要共守法律底线,共担生活重担,不要为了一时利益而拿婚姻做赌注,更不要让一己私欲、一时贪欲成为美好婚姻的绊脚石。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