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
首页
第A08版:人物

战过SARS、抗过H1N1

医生王先文在武汉过生日 讲述救治一线的60个日夜

    王先文(右)展示医疗队队员在防护服上的签名

    抗疫英雄传

    第三期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城市晚报 联合出品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执行:刘暄 朴松莲 高菡

    “尽管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当时就不能想那么多了!疫情面前,作为医生就要冲到前面来!”

    3月26日,武汉,任务完成。临别之际,吉林和武汉的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种下了守望相助的“友谊林”。

    上午10时,队员们在院区知音广场种下友谊之树——紫薇树。一位身穿深色运动服戴眼镜的男医生拿着铁锹和水桶与队员们一起忙前忙后,他就是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先文。身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副队长、医疗组组长,这是他在武汉度过的第60天。

    3月27日晚,城市晚报记者拨通了王先文的电话,此时,他正和队员们一起整理第二天返回吉林的随身物品。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武汉,没想过是因为新冠疫情。电波中,伴着王先文的讲述,时间回到了1月26日的吉林长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大年初二落地武汉

    1月25日,大年初一。王先文和往日一样去医院查房,回到家中后,突然他所在的呼吸内科微信群“滴、滴”响起——“有紧急支援武汉任务,请大家报名,行期未定”。

    任务紧急,王先文第二天便接到了指令,成为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之一。“最终支援武汉医疗队选出了26名成员,包括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胸外科、院感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这里面有需要照顾孩子的母亲、父亲,有需要照顾父母的儿子、女儿。他们为人子女、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但面对未知的前路,他们不是绕行,而是选择继续前进。”

    1月26日,正月初二,深夜,天河国际机场,王先文和队员们来到了武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和这座城市建立了联系……

    “26日晚上,我们来到武汉,那个时候刚来是感觉比较迷茫的。对武汉是什么情况不太了解,在武汉需要待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对和我们对接的医护人员身体状况也不太了解。虽然有很多的未知,但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我们请战去往前线,因为是医者,就要不畏艰险,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本身有高血压,我是比较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因为高血压病人感染后的危险比较大,所以我就轻描淡写地和家里人说了下要去武汉的事。家里人也是同意的,因为我爱人也是护士,她在我们医院的体检中心工作,她理解我,也非常支持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嘱咐我要按时吃药,要保重身体。”

    60昼夜救治一线

    两天院感培训后收治“举家病患”

    “我没去过武汉,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来的时候,到达天河机场已是深夜,偌大机场空荡荡,接机师傅接我们去宾馆路上,大街也没有车辆,空气湿冷,冷风细雨中前行,偶尔人会打个寒战。没想到,新冠肺炎让我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接触武汉,而不是以旅行者或者其它方式。”

    “到武汉后,我们做了两天的院感培训,然后就进了隔离病房。我们在那里是第一个开放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区,是第一支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队。28日当天就来了很多患者,那天我们一共收治了30多名患者。通过和患者交流,我们得知都是一家一家得病,因为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要收治危重症的患者,有些危重患者转进重症ICU了,需要插管上呼吸机,还有一些重症患者通过我们的治疗以后转为轻症病人,最后就可以出院了。”1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放疗区收治患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的26名医护人员和吉林省援助武汉医疗队的成员一起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从1月28日到3月26日,60个日日夜夜,王先文和医疗队员们始终忙碌在救治一线。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情况明显改善。

    病患陆续出院 武汉春天来了

    生日祝福如海 院区首见樱花

    “我记得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刚来的时候他是呼吸困难,病情比较重,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通过我们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对他精心治疗,经过一系列处理以后患者逐渐好转,大约两周时间,老人康复出院了。

    2月23日,武汉,王先文在这里过了52周岁生日。“有医疗队员过生日,我们大家会在群里发出祝福。我生日那天,很多亲戚朋友和同事发来祝福,那天我收到了很多祝福,当天中午,我在群里给大家回复表达感谢。我们医疗队的一个小护士给我送来了可乐,还送来她自己煮的冰糖雪梨,我感觉非常温暖。”王先文说,生日当天,他在微信上是这样回复的:“于2020年2月23日,在武汉,收到来自领导同事的祝福,幸福如海似山,幸甚!幸甚!”

    “黄鹤楼上的诗词总想去看一看,现在这一愿望只能暂时搁置了。”王先文爱好诗词,闲暇时总会吟诵两句。在武汉60多天,虽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却总有身边的风景带给他惊喜。“因为是晚上到的,我们刚来武汉感觉很朦胧,我们所在的中法新城院区周围比较空旷一些,后来才发现在院区周围有个后官湖,到湖边沿着绿道走一走,也是非常美的景色,各种花都有。最近都在说武汉的樱花,我以前没看过樱花,但是在我们这个院区的院里,有一些樱花树,不是很多,也是能看到武汉的春天,新冠疫情也逐渐好转了,武汉人的春天来了。”

    战过SARS、抗过H1N1

    从医28年面对疫情要冲到最前

    2003年SARS肆虐,王先文参加了抗击SARS的战役。2009年抗击H1N1流感病毒,他也参加了。“2003年抗击SARS和2009年抗击H1N1流感病毒,我都是在中日联谊医院的南湖院区,在隔离病房待了两周。这次新冠肺炎就不一样了,传染性太强了,我大年初一查完房回到家后看到群里的通知就报名去了武汉。因为我之前有过经验,参加过抗SARS还有抗H1N1流感,对这方面还是了解,有经验的。尽管会有被感染的风险,那个时候就不能想那么多了,疫情面前,作为医生就要冲到前面来!”

    2017年吉林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签订3年援助协议,王先文是第一批援疆医务人员。“当时新疆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是以骨科为主的专科医院,相对来说别的科比较薄弱一些,需要骨科、呼吸科、心内科、IUC、麻醉科医生过去,当时我就报名了,在那里待了三个月,主要帮助那边做了科室制度建设,还分享了一些前沿临床工作的经验。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新疆。”

    从1992年至今,王先文从医28年整,未来,他还将继续在医疗岗位上满怀热忱地工作。“我觉得医生是一个比较高尚的群体,是一个知识程度比较高的群体,还是充满大爱的群体。我认为医生和老师是两种最高尚的职业,老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当时学医可能受家庭影响多一些,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学医的,所以高中毕业后就报考了医学院,每救治一名患者,看到他们好转,我心里都非常高兴,从医多年,我现在非常热爱这份职业。”

    “回到吉林后按要求先集体休整一段时间,然后就到了4月中旬,春天的花也都开了,我想带着家人踏踏青,感受下家乡的春天。”

    身边人说:

    我为有这样一个朋友感到骄傲

    “王先文是一个为人谦和、业务精湛、特别善良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个非常好的医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与患者的关系非常融洽,平时我们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始终有患者的电话进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患者出主意、开药方、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只要是打来电话的患者,他都是非常热心地对待人家。在疫情爆发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先士卒,关键时刻,更像冲锋战士。作为他的朋友,我从心底有一种敬意,同时,我为有这样一个朋友感到骄傲。”

    ——王先文的好友、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教师李纪刚

    /城市晚报记者 刘暄 报道 图片由本人提供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