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所有新建道路在设计阶段均包含非机动车道。2023年,长春市计划实施的人民大街南延(丙五十路-慧雅路)、新开大街(新开大桥-区界)等约60条新建道路均按要求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2023年计划对自由大路(人民大街-临河街)、辽宁路(西安大路-站前广场)、景阳大路(普阳街-春城大街)进行改造增加非机动车道。
那么非机动车道到底有什么用途,市民对此怎么看?5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踏查采访。
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处附近,记者注意到,人民大街两侧都有固定的非机动车道,上面画有自行车行驶的标识,但自由大路两侧却没有看到非机动车道,而2023年,长春市计划对自由大路(人民大街-临河街)进行改造,增加非机动车道。
顾名思义,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行驶的道路。在我国的各类城市道路上,有很多非机动车行驶,其中以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交通量最为突出,多数中小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和电动车数量在继续增长,因此,城市中的非机动车道仍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对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非机动车交通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非机动车具有很多特有的优点,特别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城市中的非机动车道不仅不能被随意改建和取消,而且应当以长远发展眼光去对待。
“我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在长春市内,除了一些新建的道路以外,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并不多,因此改造增加非机动车道真的很有必要!”长春市民赵先生表示,现在,他一般和小伙伴们都到南四环路或是净月方向骑行,那里的道路都有非机动车道,空气好,骑行也安全一些,他希望城市里的道路也都要增加非机动车道。
“我感觉改造增加非机动车道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是长春市道路体系会更加完善;二是绿色出行,城市会更加环保;三是市民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也会相对安全,避免与机动车抢行,增加安全隐患!”长春市民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我国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设计一般以自行车作为设计车型。自行车运行轨迹呈蛇形,左右两侧摆动的距离各约0.2m,每辆自行车的把手宽度为0.6m,因而一条自行车车道的宽度按1m计算。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自行车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45m;自行车距墙壁的距离宜采用0.6m。在设计非机动车道时,需要考虑远期交通方式的变化,即非机动车道向机动车道的转变。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