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市第一五○中学师生耗时129天,在美术教室绘制了《千里江山图》浮雕壁画,惊艳了不少网友!
壁画铺满教室三面墙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原画作长11.9米,宽0.51米,层峦叠嶂、气象万千,颜料层层覆盖,颜色厚重,鲜亮夺目。
由长春市第一五○中学美术老师段英子带领21名同学绘制的浮雕壁画,截取《千里江山图》中内容极丰富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创作,并对细节部分给予了再加工,描绘了万壑千岩、羊肠小道、涓涓细流、林户人家场景。完成后的浮雕壁画高近3.5米,总长度11米,铺满美术教室三面墙,壁画整体看上去气势磅礴、鲜艳夺目,一些场景也惟妙惟肖、生动还原。
浮雕壁画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制浮雕壁画,是学校伯虎画社一次全新且大胆的尝试。为完成好本次创作,指导教师段英子和杨建军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提前摸索创作了一个小型壁画试笔,还对浮雕绘画所用材料进行了试验筛选,为画好浮雕壁画打下坚实基础。
段英子说,最初想要绘制该浮雕壁画的原因很多,一是这个题材本身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壁画所展示出来的效果也很不错,而且让学生们亲手布置一下美术教室,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此外,浮雕壁画实际上比较容易上手,降低了纯绘画的难度,油画刮刀可以轻松地做出山石的肌理。此次创作共有21名同学参与,分摊下来每个人的任务还算合理。”段英子表示。
绘制过程中最难的是调色
从前期准备到绘制完成历时129天,段英子带领同学们利用特色小课程时间进行创作,从绘制线稿、制作浮雕、涂抹底色,到最后正式绘画,没有一步是轻松的,尤其是制作浮雕阶段,同学们拿起从来没有用过的刮刀,把浮雕沙料一块块在墙上抹出形状,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体力活,但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按照画作样子,专注地涂抹创作,没有一个人说脏喊累。
绘制这幅浮雕壁画,最难的是调色。“国画颜料适用于在宣纸或绢上作画,但不适合上墙,我是用丙烯颜料模仿出矿物颜料的色彩,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试错,反复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可以说绘制这幅壁画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调色了!”段英子说。
在最后的绘画阶段,为了方便画墙壁的高处和低处的图像,有的同学干脆直接站在梯子上或跪坐在地上作画,这种专注和热爱令人动容。最终,这幅壁画版《千里江山图》成功完成,除了整体气势磅礴外,色彩也非常接近于原作。
同学们表示很有成就感
看着这幅《千里江山图》浮雕壁画完成,很多参与完成绘画的同学表示,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浮雕壁画,也没有想过能参与完成这么大的作品,看着完成后精美的浮雕壁画,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于这幅壁画,指导教师段英子也感觉比较满意。“毕竟很多孩子们并没有绘画基础,而且在创作期间有的同学时间很紧,但我们胜利完成了。我更在意他们参与的意义,而不是培养艺术家。对于他们来说,要通过此次绘画,把绘画的专注力今后用在学习上,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国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内而外产生一种文化自信!”段英子说。
北宋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仅有18岁,而在段英子看来,本次参与创作的高一高二学生也都只有十六七岁,仿佛也是同学们与王希孟这位近千年前的“同龄人”进行了一次时空对“画”。
师生们还会继续创作
此次浮雕壁画之《千里江山图》,是段英子老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反复研磨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了特色社团课程。在此前开设的特色小课程中,段英子老师还指导学生们用圆珠笔完成了《清明上河图》,将里面活灵活现的人物和繁荣热闹的场景重现。
接下来,这种特色课程还将持续。“我们第三期课程已经在进行了,内容还是以国画为基础,用创新的形式,让孩子们都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我们计划是在扇面画汉宫春晓图,具体细节还要商讨,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敬请期待。”段英子笑着说。
长春市第一五○中学刘春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有着丰富的特色课程,不仅有美术,还有音乐、播音,包括学科上的课程,学校接下来会进一步努力打造更多优秀的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打开学生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基。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 实习生 徐海寒